欢迎访问廉政法治网网站!
 
主办单位 :《廉政》内参
海南周士第将军故居―新昌村
作者:周庆山 阅读:6392次 更新时间:2025-04-25

本网(周庆山 )海南报道:新昌村始建于明代正统—一天顺(14361454)期间,它经历了586年的悠悠岁月,新昌村,地脉起伏,卧龙伏虎之态势,土乃龙虎之肉,石乃龙虎之骨,草乃龙虎之鳞毛。此无不俱备也。自古以来,这里的村民遵循着“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来行止,是为全气”之宗皆,故而村中之老居新宅,建筑的远近,景观的尺度,均有斟酌,有节有度,合理布局,村中诸姓村民,不分姓氏,亲如手足妯娌,和睦相处,互助共赢。古往今来,这块热土宝地,孕育了不少爱国志士,文人学者,时代精英,贾商能人。全国十大参谋长之一的周士第将军就是从这里起步的。周士第将军南征北战,披荆斩棘,战功赫赫,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建立了辉煌功绩。

新昌村,原名涌泉村,又名官昌村,乾埇村,位于海南省琼海市中原镇境内,海榆东线公路132公里地段的西侧。海榆东线高速公路101公里地段的东侧,北距中原镇3公里,南距龙滚镇5公里,东径110.27°,北纬19.14°,全村由周、王、李、黄、曹五姓村民组成。全村共200多户,人口700多人(其中外出人口100多人),海外华侨100多人。由上村、下村、下园、下村尾、边村、四公园、荔枝岭园、田坡岭(边塘)等八个自然小村组成,分为海燕、冠新两个村民小组。

村民周廷录介绍;新昌村始建于明代正统——天顺年间(1436-1454年)迄今约586年,原名为涌泉村,后改为官昌村,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正名乾埇村。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改为新昌村。

新昌村的先民是周氏进琼始祖秀梅公的第十二世裔孙奇略公入居乐邑贡山,于十三世宗尔公于明朝正统至天顺年间(1436-1454年),迁入新昌,由于此地水源丰富,村东、村西、村南及正中,都有水泉,因而定名涌泉村。至二十世世福公分居上洋,后来佑公之四子时恢又移居新昌四公园。取名四公园。世钟公(份公)长房、三房、六房及世铨公五

房候公定居上村,仕公、伦公、俱公居下村,份公二房分居田坡岭(边塘),七四年迁回四公园,四房分居下园。门善塘,宗会公之子怀道,怀德两公迁入新昌园(下村尾),英公定居四公园。明代天启至宗祯年间(1642-1661年)王氏进琼第十八世裔孙王可周公从河图迁入新昌,他的后裔分别定居于荔枝岭园和新昌园(下村尾),迄今356年。清乾隆年间(约1785年),王氏另一派脉先祖王××(姓名地址失录)迁入新昌村(下村尾)约214年,现已繁衍九世。乾隆49年(1784年),黄姓先祖黄××迁入新昌,定居上村,迄今约224年,现已繁衍八代。清乾隆10年间(1745年)李姓进琼始祖第十三代裔孙李仕可公从长坡龙眼株村迁入新昌边村,(1963年再迁入下村尾),迄今约263年,现已繁衍八世。黄姓另一派脉何人何时进村,现无资料查考,原定居田坡岭(边塘)1974年迁入四公园现已繁衍6代。曹姓一家,何时何公进村,已失查考,此家人于一九五四年举家搬迁琼中县,此后少有联系。新昌从明朝正统年间到清代宣统三年(1911年)是发展壮大的高峰期,当时全村已达85户,人口达490人,是当时乐会县555个村庄的前六名,仅次于迈汤、山豹、西岸、沙尾、板坡之后。清末民初村中人口不断增多,开始向各地迁徙,尤其周姓村民迁衍较多,部分家族举家迁移,先后往万宁、分界、和乐、乐底、埇仔、阳江上科、会山良塘、南门青塘、桥园田尾、风古园、定安加城(现归琼海)等地。

王氏村民也有部分移居保亭等地。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大量村民开始向国外迁徙,往东南亚各国谋生定居,成为新昌的第一代侨民,于是,留居人口便开始逐步减少。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华侨政策的放松,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村又有一批女性村民往东南亚地区各国迁徙定居,她们在国外蕃衍、迁延,入居随俗,大部分人都成了居住国的国民。然而她们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长期以来,她们关心家乡的事业,支援家乡的建设,为改善家乡人民的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据村民周选学介绍;新昌村处于十八坡地脉的南端,北高南低,中间略凸,两侧倾斜,坐山向水,村子四周绿荫晖映,村南九曲江清波涟涟,稻穗飘香,村东有大户塘,村西有后头塘,左右对称。塘水清澈见底,碧波如镜,水底锦鳞吐珠,空中银燕织锦。东边一埇涓水,源于万州岭,经石姆折流入大户塘,流穿塘门濒入溪仔,汇入九曲江。西边石姆屈、三眼小池一线等距离排列,终年积水,久旱不涸,水味清凉,池水汇入柳埇,源流约2000米,注入后头塘,汇入九曲江。整个村庄处于丘陵地带,北面是连绵起伏的十八坡脉,东面有大户岭,东南有荔枝岭,西面有柳井岭、墓墩岭、塘尾坡,三岭品字对峙,西南有红公墓岭、园尾岭、玄武岭,这些山岭形态各异,各显神韵。

新昌村可算是一坐环境优美的村子,整个村庄,无论是大村还是自然小村,一年四季都处于绿荫环绕,丛林蔽掩,花香果黄,瑞气馨香盎然的美景之中。房前屋后,荔枝、龙眼、黄皮、大柚、小桔……应有尽有。

村外的坡野,更是一副怡人的彩画,各种山花含苞怒放,清风飘拂,和风日丽,枝繁叶茂,莺歌燕舞,蜂飞蝶绕,处处洋溢着争妍斗艳的旖旎景象,各种各样的野果,大泥仔啦,黑萝啦,坡梅啦,甜酸子啦,山竹子啦……,应有尽有。于是,村中流传已久的一首滑口溜,它体现出了乡村小孩子的田园之乐,现抄录于下:“牧牛小仔小不饿,吃了大泥又黑萝,吃了油甘山竹子,吃到赤兰才知无。”这种乡村田园气息,现在的老年人尚记忆犹新,但年轻的新生代定会感到陌生与不可想象。然而,现在的新昌村,却是另一派风光景象,房前屋后,山坡小丘,到处是一派派,一排排的槟榔、椰子、胡椒、菠萝等热带经济作物,成为这古老村庄的新亮点,是村民们致富的门道。

村民周廷录接着介绍;新昌村的先民们是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早在三百七十多年前,新昌村就开始创办学校,开创平民教育,明代崇祯十一年(1638)知县李时提创兴办科举学社,当时乡村绅士积极响应,在短期间里,全县创立了十二所乡学社,“尚忠乡学社”(旧名上小乡学社)就乾埇村先民们集资创办的。光绪三十年(1904年)朝廷废科举,办学堂,乐会县官办高小学堂一所,设立在乐城东门外,全县办起初级小学堂十九所,乾埇村办初级小学堂一所,名为“濂溪初级小学堂”。民国初期兴办学校,新昌村办“新昌学校”,由严秀海任教,以古文《四字》、《五经》为主,抗日战争胜利后,一九四五年秋(民国三十四年)新昌村还以私垫形式办学一所,名为“新昌小学”,由新昌村文化水平较高的周士瑞公执教,自选教材,以孝悌篇为主。民国三十五年春(1964年)废私垫办学校,全国统一学制,统一教材,该村创办“新昌初级小学”,任教老师卢琴书。一九四七年创办高级小学,一九四八年高级小学班归拼上车小学。一九七0年一—一九七二年创办高小及初中班,校长陈青山,一九七四年折除归拼大队办学——“联光小学”。一九九二年诸父老乡亲和海外乡亲的秉力匡扶之下,重新建起学校并于同年办起幼儿园,村中小孩免费入园。于一九九四年因缺乏生源而停办。一九七三年九曲江中学选择新昌村后头坡为校址,创办起一所完全中学,一九八0年高中停办,自此九曲江中学成为琼海县规模较大,教学质量较高的一所初级中学,新昌村小孩就近上初中,结束了远地读初中的历史。

另据村民周廷录介绍;新昌是一块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染上革命烈士的红色热土。在长期艰苦卓越的革命斗争中,新昌的先民们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她)们的英名与事业已注入历史的丰碑,在革命战争年代,我村不少村民,把个人的生命融化在壮丽的革命事业中,出生入死,忘我战斗;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他(她)们又在不同的行业中,创造性地工作、劳动,做出了积级的贡献,这是新昌人的骄傲与荣誉。

1923年除夕,在爆竹声中,23岁的周士第将军辞别妻儿,带着救国救民的理想离开海南,前往广州。行前,他在自家门墙上题诗言志:男儿立志出乡关,若不报国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是青山。

周士第,又名周平、周力行、周士梯,字元臣,(1900-1979年),海南琼海新昌村人,1924年5月入黄埔军校。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6月参加孙中山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后,参与组建叶挺独立团,先后任营长、团参谋长、代理团长,1927年参加8月1日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二十五师师长。起义失败后,一度参加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33年底回到中央苏区,1934年,周士第参加了长征,任中央军委干部团上干队队长,红军到达陕北后,任红军第十五军团参谋长,1936年,任河口渡河司令员,红军第二方面军参谋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周士第历任八路军一二0师参谋长兼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校长、晋绥军区参谋长、晋绥军区副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绥军区副司令员兼晋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和晋绥军政干部学校副校长、华北军区第一兵团副司令员兼副政委、太原前线司令部副司令员、第十八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等职,先后参加和指挥晋北、晋中、太原、扶眉、秦岭、成都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川西军区司令员兼成都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市长、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中央军委防空军司令员、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外训练部部长、总参谋部顾问等职。戎马四十年,陷阵何止千。敌人未灭净,斗志更强坚。”周士第将军晚年时写了一首很有慷慨之气的诗,

1955年,周士第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支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第八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第四届、第五届的代表,全国政协第三届、第四届常务委员会委员,还担任过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委员。1979630日在北京病逝。

周廷恩1900年出生于一户贫农家庭。父亲周朝弼和母亲陈氏都是勤劳的农民。周廷恩有一兄一弟。廷恩少年进入中原红庙高等小学校读书。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的风暴席卷全国,廷恩受革命潮流的影响,开始阅读一些进步书刊,萌发了追求革命真理的志向。1924年奔赴大革命的中心广州,加入周士第、叶文龙等组织的“琼崖革命同志大同盟。”1924年8月至10月,廷恩在第二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听彭湃、阮啸仙、谭平山等讲课,学习革命理论,探讨开展农民运动的方法,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开学不久,他参加了农讲所为平息商团叛乱而组织的农民自卫军,进驻省署,进行了半个多月的军事训练。接着,他又和同学们专程赴韶关,在第十三号兵栅听大元帅孙中山演说,然后在城内和乡村广泛进行调查和宣传,受到当地农民的热烈欢迎。

1924年11.建国陆海军大元帅铁甲车队在广州成立,海南籍贯的徐成章、周士第分别任队长、副队长。廷恩毕业后加铁甲车队,任队部司书。12月,廷恩随铁入甲车队到广宁,镇压反动地主骚乱,支援农民运动。他广泛接触农民群众,增强了对他们的革命感情,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受到很大教育,在政治上、思想上都得到提高。在广宁战斗中,铁甲车队共打垮反动地主武装数千人,消灭了反动分子1000多人,缴获长枪、短枪、土炮、土枪、粉枪共1000多件,武装了广宁农民自卫军。特别是攻破了反动地主依据压迫农民、剥削农民的封建堡垒江家大炮楼和黄家炮楼,使廷恩经受了一次实战锻炼。192521日,廷恩参加了东征军,进军东江,打败了反动军阀陈炯明。6月他又参加了讨伐杨希闵、刘震寰军阀叛乱的斗争,在广州工人和郊区农民群众积极配合下,迅速平定了杨刘叛乱。在战斗中廷恩同铁甲车队和飞机掩护队的官兵一起,连续作战了10个多小时。尽管当时因为给养供应不上,没有饭吃,但是大家忘记了饥渴劳累,人人精神焕发,表现了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不怕疲劳的革命气概。6月23日,中共两广区委和周恩来同志领导了广州工农兵群众反对英帝国主义的示威游行,省港罢工工人,广州各界人民和机关、团体、部队共10万人,在广州主要街道举行了示威游行,廷恩在铁甲车队的队伍中参加了示威游行。此后,廷恩在肃清郑润琦部等反动势力,东征深圳一带,以及封锁香港的斗争中,立场坚定,斗志高昂,政治觉悟迅速提高,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1925年1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叶挺领导的独立团成立。将铁甲车队并人独立团,作为骨干。11月中旬,铁甲车队从深圳返回广州,接受了新的战斗任务,廷恩和铁甲车队队长周士第等100名队员,赴肇庆叶挺独立团工作。周廷恩任第一营书记。不久,第一营被派到新会帮助开展农民运动。在当地农民协会的紧密合作下,消灭了几股土匪,收缴了反动民团的枪支。营部将这些枪支全部交给农会,武装了农民群众。19261月,国民革命军东征南讨打败了反动军阀陈炯明、邓本殷,统一了广东,开始出师北伐。在北伐中,独立团第一营在豆田、龙山铺方向与敌激战,先后占领醴陵、浏阳。9月,独立团又接受进攻武昌城的任务,以第一营为奋勇队,第二营为拥进队,第三营和特别大队为预备队。第一营接受任务后,官兵们都很高兴,士气大增。当时有一个党

员班长,拿着一封信、一包衣服和几元钱到营部找营长曹渊,请求上前线,表示他如有不测,就把这些物件交给他的母亲。营长曹渊赞扬了他为完成党给的任务视死如归的精神,并表示自己也要同他一起上前线攻城。后来,营长将这位班长的家信和东西交给周廷恩,周廷恩说:“我也要同你一起去攻城,生死与共,怎么能保管东西呢!”曹渊说:“后方的工作和前方的战斗是紧密相关的,你留下来处理后方的事情,也是前线战斗的需要。”但周廷恩还是坚持要同曹渊一起去攻城。经过曹渊再三劝说,他才接受了这个任务。全营大部分官兵和这个班长一样,都写下了遗书和清理了自己的物件。

后来在激烈的攻城战斗中,全营官兵都壮烈牺牲了。周廷恩心情非常悲痛,他含泪将烈士的遗书和遗物邮寄出去,对烈士的英灵,表示无限崇敬。独立团攻占武昌城后,为了表彰烈士们的英勇事迹和高贵品质,修建了一座规模较为宏大的烈士墓。墓前立一座碑坊,门额刻着“浩气长存”四个大字,墓碑上刻着“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北伐攻城阵亡官兵诸烈士墓,”左边刻曹渊等191位烈士的芳名,右边刻“先烈之血”、“主义之花”、“诸烈士的血铸成了铁军的荣誉”、“无产阶级的牺牲者”四句话。当时在起草碑文时,大家对“无产阶级的牺牲者”这句话有争议,以为这次攻城中牺牲的191位烈士中,许多人都不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因此不宜用“无产阶级的牺牲者”的字样。周廷恩却认为:“很多烈士在9月4日留给家里的信中都说,他们的目的是为人类社会实现共产主义,他们是为这个伟大目标奋斗牺牲的,怎么能因为烈士中有非党员、非团员,就不能刻‘无产阶级的牺牲者’呢!将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必然有许多非党员、非团员参加,难道能说这不是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吗!烈士们都是工农群众、革命青年,他们在共产党领导下,为无产阶级的伟大事业而奋斗牺牲,说他们是‘无产阶级的牺牲者’有什么不对呢?”由于周廷恩等力排众议,最后报独立团党支部和上级党委批准,在墓碑上刻上了“无产阶级的牺牲者”,八个大字。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中,进行了扩编,新建第二十五师,叶挺任副师长。独立团改为该师辖下的第七十三团,周士第任团长,周廷恩任团军需主任。他和其他领导同志一道,积极发动人民群众做好物资供应工作,运送弹药、粮食,使战斗取得节节胜利。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七十三团、七十五团三个营、七十四团重机枪连在马回岭响应起义。同天,周廷恩接受七十三团的委派到师部军需处领取8月份的经费,并于当天下午一时前赶回团部,参加了起义,保证了起义队伍的经费。2日,马回岭起义队伍到达南昌,重新编为第二十五师,周士第任师长,李硕勋任党代表,周廷恩任师军需主任。1927年冬,党组织派周廷恩到琼崖参加武装斗

争的领导工作,在抵海口时不幸被敌人逮捕杀害。时年27岁。

周廷栋:(1907-19331927年参加农民协会,1933年在中原战斗中牺牲。

周廷恩:(1909-19281927年春,参加乐会县二区农民协会,1928年任乐会县二区,苏维埃政府文书,同年冬,在海口市被捕遇害。

周士侯:(1897-192719277月参加琼崖讨逆革命军,11日,革加琼崖工农革命军,同年在分界墟战斗中牺牲。

李瑞龙:(1904-1928)1927年参加琼崖工农革命,1929年参加红军,同年在中原被杀害。

彭帝美:1928年参加新昌村赤卫队,同年在中原战斗中牺牲。

周朝霖:一九四八年参军,在琼崖三总工兵连任通讯员,警卫连侦察班班长,曾参加过龙江、阳江、屯昌县城、定安岭口等战斗。一九五0年曾配合渡海大军解放海南岛时,在澄迈黄竹、美亭等地参加解放海南战斗。一九五二年转业。

周廷清:一九四八年参军,在琼崖三总三团任通讯员,琼崖纵队兵工厂任战士,海南军区通讯员,一九五二年转业丹东军马农场。

周廷富:一九四七年当国民党乌皮乡公所所丁,驻排沟炮楼,一九四八年调入国军131旅当稽查员,四八年末参加共产党琼崖纵队任班长,一九五二年转业。

周廷兰:一九四八年参加革命工作,新中国建国后曾任区长,长昌煤矿人事科长,琼海市妇联主任等职。一九九0年离休。

周淑兰:一九四七年参加革命工作,新中国建国后曾任区长,公社副书记,琼海县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

周淑美:一九四八年参加革命工作,建国后曾任加积镇,乐会二区松涛南枫工区等单位妇女主任,一九六一至一九八一年,在保亭县监委,幼儿园、粮食局等单位任职享受副局级待遇。1981年在琼山纪律检查委员工作,1991年离休,享受正局级待遇。

新昌村的村民努力拼搏,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这一点,足使新昌人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在新的历史时期,新昌人将凝集在和谐的世纪,文明的时代,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未来。谱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责任编辑:周庆山

热点新闻

  • 1“订婚强奸案”审判长回应本案七大社会关注问题
  • 2铁骨铮 不虚生
  • 3海南周士第将军故居―新昌村
  • 男子拿母亲遗嘱欲“独占”拆迁补偿款!法院:驳回
  • 博鳌亚洲论坛 | 丁薛祥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 道教圣地——海南定安文笔峰
  •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全球自由贸易港发展论坛开幕 潘基文周小川阿克尔别克•扎帕罗夫李家超刘小明出席
  • 屯昌县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以及将重大风险化解在县域的“终点站”
  •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闭幕
  • 海南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提振和扩大消费行动相关工作
  • 法院确认野蛮强拆违法,镇政府拒不赔偿 ——王永利把北京市门头沟区军庄镇政府再一次告上法庭
  •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组织非法人员 非法强拆企业导致百姓4人轻微伤害
  • 唱响反腐歌,打赢反腐战 ——《中国法律人反腐败之歌》首唱式在北京举行
  •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组织非法人员 非法强拆企业导致百姓4人轻微伤害
  • 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主任:构筑起拒腐防变的三条防线
  • 赵品伟申诉最高法院:用虚假证据 股权被非法侵占 请求保护
  • 《廉政》内参总编辑安卫华先生出席在海南博鳌举办“第二十三届世纪大采风品牌人物年度盛典”
  • 跟着总书记学党史|鉴往知来
  • 双河交汇、太极之城——旬阳再放光芒
  • 廉政法治网正式上线了
  • 版权声明:廉政法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126802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