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廉政法治网网站!
 
主办单位 :《廉政》内参
树廉洁正气宜重慎的一钱之费
阅读:154次 更新时间:2022-06-07

  有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铁饭碗靠的是真身手”,下联是“万吨油装不满漏砂锅”。下联的提示引人深思,即便粮满仓、油满缸,也经不住挥霍。“一钱之费,宜重宜慎。”俭省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生活方式,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和盲目行动。
  记载魏晋风流的《世说新语》第一章便是“陶公性俭厉”。这陶公名叫陶侃,为一代名将。在驻防荆州时,命令造船官将造船时留下的锯木屑搜集起来,众人不解其意。不久,下了一场大雪,道路泥泞,年老体弱者行动不便。陶侃便令人把锯木屑铺在路面,便当人们出行。锯木屑这样的细微之物,到了陶侃那里,化琐屑为神奇。一段佳话传播下来,见证了陶侃惜物用物的高尚美德。
  《史记》中记载了春秋时期鲁国正卿季文子的事迹:在位时“家无衣帛之妾,厩无食粟之马,府无金玉。”有人对他说,这不契合您的身份,也会有损鲁国的形象。季文子听后严肃地说,我也想把家里布置得奢华文雅,但一想到鲁国还有很多百姓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我就无法安心享用。季文子所为影响世风,遭到后人的赞誉与尊崇。
  艰辛斗争、俭省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事业兴隆兴隆的珍贵阅历。在百年斗争史中,艰辛斗争、俭省节约的精神代代相传,爱物惜物、一丝不苟的佳话比比皆是。
  当年,新四军发放服装时,所筹棉布不能满足部队需求,身为第三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的黄克诚为处置这一问题,倡议将军帽的帽箍由双层改为单层。一顶军帽俭省一个小布条,全师两万余人,加起来就能俭省三四千尺布。“我们今天的俭省,是为了明天的丰厚多彩。”黄克诚在全师倡导一天俭省一两米、一人俭省一寸布,不只处置了部队面临的艰难,减轻了人民的担负,还留下了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周恩来曾这样称道黄克诚:“他这个人我理解,你给他一万块钱,他能当十万块钱用。”
  明人徐榜在《宦游日记》里曾说,俭省有四大好处:“能够养德、能够养寿、能够养神、能够养气”。今天,在全社会营造糜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气氛,既有利于遏制攀比摆阔、铺张糜费的不良习尚,构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也有利于合理运用各种资源,为经济生活留下更多盘旋余地;还有利于丢弃过度吃苦带来的生态压力,促使人与自然调和相处。爱物惜物、俭省办事,合理消费、物尽其用,由此推而广之,人们的价值取向及精神追求将愈加向上向善。
  “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能够直道而行。”据守“德比于上,欲比于下”,对物质生活低央求,对德行操守高规范,这是党员干部应有的盲目。“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谨记“一钱之费,宜重宜慎”的古训,修养“恒念物力维艰”的道德质量,把“过紧日子”作为常态化央求,更好节用裕民,确保有限财力真正用到关键处,做到该花的钱花得合理合理,不该花的钱一分一厘不花,根绝各种挥霍糜费现象,在全社会构成“不朴素,善节约”的良好习尚。
版权声明:廉政法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126802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