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避免趋名逐利的行为
阅读:146次 更新时间:2022-05-30
电视专题片《零容忍》曝光了孙力军违纪违法案件细节。他在片中忏悔道:“我错误地以为,当官和发财是可以两不误的。”这种扭曲的名利观,是孙力军之流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重要缘由之一。
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们关于名利的向往,是人的本性使然。但是,如何正确对待名利,是对宽广党员干部的重要考验。从长远来看,假设动身点和落脚点不正,只为自己思索,名利之心越强盛,行为举措就会越纰缪,产生结果也将更为严重。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诸多违纪违法党员干部典型案例,都反复证明着,求名心切必作伪,求利心重必趋邪。
无私者,可置以为政。党中央深化指出:“中国共产党不断代表最宽广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同甘共苦、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历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力团体、任何特权阶级的利益。”“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党中央还着重批判了“有的为个人打算多了,患得患失、不敢担当却贪图名利、享用”的错误心态。党中央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宽广党员干部正确处置公与私、名与利的关系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照。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党的性质和目的决议了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气在人民,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当正确对待名利。
正确对待名利,需求增强历史自觉。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营养剂”。纵观百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不断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任务,并一以贯之地表现到理论行动中,带领宽广人民群众铸就了百年辉煌。党员干部正确对待名利,首先要以史为鉴,从历史中汲取营养、获得启迪,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展开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不断把造福人民作为最大政绩,愈加自觉践行初心任务,以平和之心对待“名”,以恬淡之心对待“利”,以敬畏之心对待“权”,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正确对待名利,需求把握历史主动。历史主动不是笼统的,而是细致的、理论的。党中央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干部干部,“干”是第一位的。党员干部正确对待名利,关键要顺应历史展开大势,主动担当历史任务,立足所在岗位,先干一步、多干一点、干好一些。要坚持“赶考人”的清醒,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群众“反对不反对”“同意不同意”“快乐不快乐”“允许不允许”作为评判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踏实务实、用心用情处置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证,从而在控制历史主动中创造新的历史。
正确对待名利,需求坚持历史定力。当前我国正处在完成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的大背景下,我们行进途中必然会遭遇这样那样的艰难险阻以致惊涛骇浪。面对全球文化多元多样、思潮纷纭激荡、诱惑形形色色的风险应战,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就必需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不贪不义之名,不取不义之利,不做不洁之事。要以“功成不用在我”的精神境地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勇毅担当,坚持历史耐烦,增强历史定力,看准了的事扭住不放、一抓到底,既做显功也做潜功,追求更多为百姓认可的“名”,争取更多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利”。
让名者名归之,让利者利归之。正确的名利观,映照的是初心任务,表现的是义务担当。每一名党员干部,要正确对待名利,用点点滴滴的奉献为党旗增辉、为百姓造福,集聚起全面树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度的磅礴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