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主动作为,老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据安徽省统计局调查,2020年,六安市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为94.07%。
高位推动,制度引领
六安市委、市政府把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共同担任多项生态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组长。2017年以来,市委主要负责人专题调研环境保护工作29次,参加或主持召开环境保护专题会议10次,市委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环境保护工作16次。2017年以来,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就环境保护工作批示40次。 2018年以来,市政府主要同志现场调研环境保护工作20次,主持召开或参加环境保护专题会议35次,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环境保护工作14次。相关市领导定期赴包保县区督导生态环境治理工作。
六安市建立长效机制,以制度建设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先后出台了《六安市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规定》《六安市市直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六安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等相关制度。
协同治理,注重长效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很关键。六安全市上下聚焦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战役,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抓手,奋力打造出老区靓丽的生态名片。全市建成大气网格化精准监测系统和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精准锁定污染源头,对市主城区空气全方位监管。截至4月17日,市城区PM2.5浓度为44.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5%;优良天数比例84.0%,高于全省平均0.5%。六大库区水质保持优良,22个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优良率均为81.8%,饮用水水源地合格率为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实现双百”。
六安市印发了《六安市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核查考核暂行办法》《六安市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验收销号管理办法(试行)》,全市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反馈15个问题、123个信访件和2018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交办159个信访件全部完成整改销号,25个自然保护地违法违规建设问题完成整改,2019年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和“23+80+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均全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六安市做好举一反三,积极开展突出环境整改“回头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排查整治和全市自然保护地问题排查专项行动,做到盯问题、抓整改、保成果、立长久。
统筹谋划,改革创新
为根治城区水环境治理顽疾,六安市政府采用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资,谋划实施六安市城区水环境(厂—网—河)一体化综合治理一期PPP项目和二期特许经营项目,总投资分别为45.33亿元和29.55亿元。截至去年底,一期PPP项目已全面进入实施阶段,入河排污口治理完善应急工程已完工,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交办的199个入河排污口通过省级有关部门现场验收复核。2018年以来,共投入10.8亿元用于大气污染防治,淘汰落后产能项目79个,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治理项目9个;推进燃煤电厂超低排放,重点区域“散乱污”现象实现动态清零;治理燃煤锅炉1312个,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基本清零;淘汰老旧机动车9796辆,新增新能源车700台;完成各类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项目16544个。“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21.87亿元,用于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工作。
紧密结合六安实际,大力实施绿色振兴战略,积极推进“一心一廊”“一谷一带”“一岭一库”六大平台建设,统筹生态环保与脱贫攻坚关系,依托良好生态优势,六安全市开发近1.1万个生态护林员等扶贫公益性岗位,帮助贫困弱劳动力就近就业,人均年增收6000-8000元。建立河湖长生态检察官、“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推深做实林长制、河湖长制改革,切实把六安的好山好水保护好。(丁旭)
热点新闻